1977年美国欲干涉台湾问题,邓小平霸气警告道:你们只有2个

发布日期:2024-01-31 07:28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自2022年夏天,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开始,西方的一些政客开启“窜台潮”,都喜欢去台湾岛“交流”。

但讽刺的是,这些政客们在台湾访问时,他们的“母国”政府总会一而再,再而三地重申自己支持一个中国政策,不承认台湾有主权。

如今,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敢直接支持台独,包括美国,因为在上世纪末,美国已经领教过新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强硬。

在1977年,中美关系正常化前,美国曾希望能借台湾问题来挟持中国大陆政府,让中国接受美国的一些条件。这样既拉拢了中国方面,又保护了所谓的“第一岛链”。

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,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见招拆招,让美国政府最后做出让步。中共中央不仅打碎了美国的算盘,还大力争取到了台湾当局的信任。

鉴于此,在80年代初,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曾经不断缓和,蒋经国在生命最后几年不断派出特使来大陆交流,双方恢复探亲,小蒋甚至讨论过“回归”的可能性。

但1988年小蒋突然去世,打断了这个进程。

那么在历史上,台湾问题有几个解决的良机被错过?中美建交前后,中美就台湾问题有怎样的交锋?小蒋真的有回归的意愿吗?

一、解决台湾问题的两大时机

台湾问题,是困扰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重大主权问题,不仅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还和中国与日本、美国等国的关系密切相关。

远的不说,收复台湾能让美国“第一岛链”告破,而且日本的海运线将被中国攥住。因为日本95%的资源要从台湾岛周围的海域运来,捏住台湾地区,日本便再也无力和中国对抗。

其实,按照二战后盟国建立的“雅尔塔体系”,日本在战后必须把包括伪满洲国、旅大、澎湖、台湾在内的所有殖民地交还中国。

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内,蒋氏政府确实拿回了这些土地,但和大陆上其它日本占领地相比,台湾地区却比较特殊。

原来,台湾岛早在清末就被割让的,被日本管理了半个世纪,日本的“王化教育”推广很久,一些台湾人已经日本化。

但也正因为被日本经营许久,老蒋在大陆败退时看上台湾的发达,才在1949年带着党政军残部和黄金、文物前往台湾。

在老蒋来台后,台北国民政府马上对当地700万居民进行“再教育”,去除日本留下的痕迹。

为了稳住统治,老蒋还破天荒地在台湾岛上进行了土改,其实就是把本地人的土地重新分给外来者。

此举很快引起了台湾民间动荡,但老蒋采取严厉手段镇压台湾本地人,制造了一系列惨案。这种情况导致台湾反蒋势力活跃,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的地下活动提供了空间。

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到60年代中苏出现裂隙之前,这10年时间其实是解放军解放台湾岛的大好时机。

朝鲜战争爆发时,驻扎福建的第9兵团就是专门为解放台湾而训练的,当时整个兵团15万人,专门进行跨海登陆和城市作战训练。

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,在50年代初,解放军很可能会进行一次大型跨海登陆作战,进攻澎湖、台湾地区。但朝战的爆发,推迟了这个时间,也让美国坚定了保住蒋台政权的决心。

50年代末,大陆和台湾进行的密集炮战,也被认为是开战的前兆,但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,老蒋保住了自己最后的地盘。

当时的解放军不是不想渡海,只是因为蒋军有美国帮助,在海军和空军上对解放军有碾压性优势。可解放军只有空军在微弱发展,海军方面还被苏联“卡脖子”。

苏联政府知道新中国急于发展海军来完成祖国统一,所以在出口海军武器、输出军舰和导弹技术、合办造船厂时不断加条件。最后甚至要在中国驻军、造电台,引得中苏全面交恶。

没有海军,窄窄的台湾海峡就成了一道无法越过的天堑,解放军的小炮艇和“民改军”的运输船无法和军舰对抗,最终50年代末的解放台湾计划只能暂时搁置。

60年代后,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,这是建国以来最危急的时期。

60年代,解放军不仅和印度打了一仗,还得在北方和苏联对峙,沿海还有蒋军的骚扰,国内的经济和军工也还没有发展起来。

这时候谈解放台湾太奢侈,但“解放台湾”还是一种主流宣传。

两岸之间因此保持着高压,不仅互不来往,像反间谍斗争、鼓励“投诚”、外交遏制等行为还进入白热化,双方剑拔弩张。

焦灼到20世纪70年代,台海问题终于有所缓解,老蒋的去世让战火终于熄灭了下来,大陆也在小平同志的领导下,开始改革开放。

这时候,大陆已经和美国连上线,从70年代到80年代,是建国以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最好的时机之一。

二、美国既要、又要、还要,中国严厉拒绝

70年代末,蒋经国“继位”上台,成为蒋台政权的当局领导。对于这位“小蒋”,中共领导人普遍认为他的对抗心会比他父亲更小,有和大陆缓和关系的可能性。

当时,中美正在准备正式建交,中美政府就如何处置台湾问题密切磋商,发生了不少矛盾。

美国因为急于抗衡苏联,并结束在越南的鏖战,70年代不断拉拢中国。但在1979年中美建交前,因为美国扶持的南越已经灭亡,美国政府开始审视自己的抉择。

南越政权是美国扶持的“小弟”之一,美国最后等于是放弃了它,这已经影响了美国在冷战中的地位。如果和中国和好后,美国再放弃蒋台,那势必导致美国在亚洲的一帮跟班心寒。

为了不被动,美国的总统从福特到卡特,都想在和中国缓和关系的同时,保住台湾岛这个第一岛链的支点,做到“既要维持台海现状,又要中美建交,还要中国保证不武统”。

既要、又要、还要,这种行为在国际外交上极为过分。

早在1977年,美国就决定在建交前和中国政府摊牌,要求北京政府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,维持现状,但被小平同志严厉拒绝。

美国专门派来了在涉东方事务上经验丰富的国务卿万斯,来北京正式就台湾问题交换意见。中方则派出外交部长黄华接待万斯,与万斯拉开阵势。

万斯为人非常直接,他阐述了美国希望和台湾当局“保持接触”的愿望,并非常隐晦地说明“继续对台军售”的想法。

黄华听完之后很生气,但他不能给万斯任何答复,这种关于国家命运的谈判,只能让最高领导人下场。

随后,小平同志得知了消息,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万斯,并把大陆、台湾、美国之间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。

8月24日当天,万斯自称,他带来的意见是美国政府的“最终意见”,直接涉及到中美能否建交。而在这些条款里,“承诺放弃武统”是最刺耳的一条,使得小平同志非常不悦。

然而,在毛主席时代,中美关系就已经定下规矩,必须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件下交往。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,美国在建交前公然给台湾问题设卡,明显违背两国的约定。

小平同志在见到万斯后,他也不跟这位雷厉风行的外交官员扯东扯西。邓小平也是战场上走出来的人,说话直插要害,他一上来就问:

“关于上次你和黄外长的谈话,卡特有没有给你新的命令。”

万斯赶紧拿出文件,说美国希望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协商,达成对双方都合适的条件。接着,万斯又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话,他说:

“台湾现在是亚洲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,是世界瞩目的焦点,没人希望因为政治问题搞乱了台湾的发展。”

他还说:“中美以前有很多不愉快,希望我们都能放下过去,向前看。”

简单的几句话,就能看出万斯的外交功力。

一是,他谈到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,其实在“夸功”,展示美国在经济上的实力,隐晦地告诉邓小平,凡是跟着美国的地方,都在高速发展。

第二则是诉诸道德绑架,他所说的“不希望影响经济”,其实是用台湾人民的生活做筹码,自作主张地代表台湾人,称不希望因为政治打断发展,影响自己的生活。

最后,万斯说的“以前有很多不愉快,希望我们能放下过去”,实则是“猪八戒转身,倒打一耙”。

他想把破坏中美建交进程的锅甩给中国,污蔑是中国“不放下历史,不信任美国”,全然不提美国主动挑事的因素。

小平同志听完,他知道再跟万斯谈具体细节,就会掉进美方设好的陷阱。所以小平同志摇了摇头,斩钉截铁地说:

“如果中国开始武力收复台湾,那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不干涉大陆和台湾的事务,要么就准备好下场参战。”

万斯被震住了,在国际外交界,“言战”的后果是很严重的,一般只会出现在局势紧张时。

小平同志这句话让万斯意识到,美国不可能从中国身上获得台湾地区的利益,最后万斯只能告诉小平同志:

“美国的这些主张还没落定,可以谈,可以改,慢慢来。”

回到美国后,卡特内阁了解了中国的底线,随后不再坚持让中国放弃武统。

最后,美国只要求继续和台湾方面保持接触,只是不再用官方的外交人员;而对台军售双方一直在谈判,美国没有许诺停止,中国一直在追求彻底停止军售。

三、小蒋突然去世,打断两岸“小蜜月”

在中美建交之前,美国把和中国建交的信息全面封锁,不光台湾当局和亚洲其他地区不知道,美国内部都有很多人不知情。

直到1978年12月15日,在中美签署公报的前一天,美国方面才在半夜通知了蒋经国,这让蒋经国大为恼火。

随后,蒋经国在岛内发起了一阵“反美抗陆”的活动,他本人发表电视讲话,呼吁人民团结,保护台湾的现状。台湾岛内还发生学生大游行,全社会开始戒严,台海局势骤然紧张。

但无论是蒋经国,还是邓小平,双方都知道,这次“戒严”持续不了多久,台海局势也不会恶化,因为小蒋没有搅动陆台的动机,彼时的两岸关系正在缓和之中。

1978年,中共中央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一些公报,其中已经把“解放台湾”改为了“回归祖国,和平统一”,这是毫无疑问的示好。

1979年1月1日,中美正式建交,中国官媒也发表了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再次呼吁和平统一。

中央也组建了以邓颖超、廖承志为核心的对台工作委员会,负责和蒋经国等国民党领袖接触,争取正常交流,促进统一。

这位廖承志可能很多人不认识,但他的来头不小。

廖承志的父亲,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大佬廖仲恺,和老蒋是同事,论资排辈还比老蒋的地位高。可廖仲恺去世很早,20年代就遇刺身亡,他的儿子则继续在国际上活动。

廖承志小时候和蒋经国是邻居,后来还和蒋经国一起在苏联留学,两人关系非常好。

但因为廖承志是中共党员,他在解放战争后和蒋经国失去联系,现在他用“故交”身份接触蒋经国,小蒋不会不给面子。

1981年,正值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,中共召开纪念大会,党中央领导人公开喊话台湾政权,希望他们的领导人来大陆访问。

随后,蒋经国的前爱将,在香港经商的沈诚受邀来到大陆,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序幕。

沈诚来到大陆后,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,后来又参观了国内和蒋氏有关的遗迹,发现蒋氏的旧宅、祖坟、行宫都保存完好,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蒋,小蒋很开心。

由于之前两岸关系封冻已久,双方没有任何接触,连信件都不通,所以小蒋对老家的发展一无所知。如今沈诚的这个消息,无疑融化了小蒋最后的“倔强”。

很快,小蒋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善意,于是沈诚顺水推舟,帮助大陆送信,把廖承志的亲笔信传给小蒋。

此后几年,两岸领导人有多次信件来往,小蒋对两岸和平统一表示拥护,小平同志、邓颖超、杨尚昆等领导人也写过公开信,肯定了蒋经国对缓和两岸关系的作为。

1987年,根据沈诚的回忆,小蒋接到杨尚昆的信件,已经开始考虑来年安排党的高层会面,要么解决台湾问题,要么全面开放。

两岸也开始允许台湾老兵回乡探亲,很多领导人都认为90年代就能解决台湾问题。

但可惜的是,当时的蒋经国已经病入膏肓,他的身体被糖尿病折磨多年,当时“糖尿病足”很严重,脚步做了截肢。1987年底,小蒋说话已经不利索,他选定的接班人李登辉准备上台。

1988年1月13日,蒋经国突然去世,两岸自70年代末开始的缓和期和趋于结束。

小蒋死后,上台的李登辉是个台独分子,他和美国沆瀣一气,举起台独的大旗,和大陆再度决裂。沈诚作为两岸信使,被以间谍罪逮捕,关押调查了几个月才被放出来。

李登辉上台后,大搞台独多年,最后酿成1996年的台海危机,导致两岸关系掉入冰点。

后来,民进党诞生,并上台执政,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,再到现在的蔡英文政府,两岸关系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对峙状态。

纵观半个世纪来两岸关系的变化,大陆和台湾看似是主角,其实美国才是背后最大的黑手。

进入80年代末期,冷战基本结束,美国开始重新布置全球战略。由于苏联在1991年解体,维持中国这个盟友不再是美国最重要的任务,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则成为美国政界的共识。

对美国来说,要遏制中国,“台湾牌”是最高效的,后来还有“南海牌”、“藏独牌”、“疆独牌”等,美国打造出了一个针对中国的舆情包围圈。

而以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,台湾问题的解决速度其实和美国的衰落速度有关系——中国崛起势不可挡,当美国让出世界领头羊地位时,也就是台湾问题解决之时。

届时,正如小平同志当年所说,美国若还要插手台湾事务,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不干涉,要么就准备好武备来下场。

而如今的中国,也已经不是1996年台海危机时,那个忍让的一方了。

文/商学野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在台湾回归等重大问题上—— 邓小平与蒋经国的较量与合作》,国历君

2、《蒋经国对台湾问题的思考与抉择》,薛昕,汤家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