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话说补土】脾胃好国内最好期货配资公司,百病少;好脾胃,食疗养。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“补品”。 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教您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,当自己的“调养师”。 早春三月,是各种“春菜”上市的季节。且不说家常的菠菜、豌豆苗等等,就连此时的“野菜”也分外鲜嫩。老话说:“春吃芽,夏吃瓜,秋吃果,冬吃根”。嫩芽菜特有的“勃勃生机”有助于疏发肝气,同时还有开胃化湿的作用,确实是春日最宜。 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春菜,各地都有自己的“心头好”。爱吃蕨菜的云南人说“春来一把蕨,神仙也不换”,苏杭一带则是“清明马兰头,赛过猪头肉”。至于广东福建一带,也有一味野菜正当时,它还是老少皆知的中药材,名字就叫“益母草”。长久以来,大家都以为它是“女性专属”的调经药,其实它的使用可不限男女,利湿与化瘀兼备,很适合“易湿易瘀”体质的现代人。 展开剩余62%清爽下火 据《药典》记载,益母草味苦、辛而性微寒,除了人们所熟知的“活血调经”之外,它还具有利尿消肿及清热解毒的功效。早春时期,如果气温升高得过快,有些时候会出现“肝火重”的表现,例如脾气暴躁、口苦、失眠等。 这是因为春季本就是肝气旺的时节,暖热的天气更会助长这份“火势”,以至郁热于里。而鲜嫩的益母草不仅能清热利湿,作为嫩芽菜又能平肝热而不碍肝气升发,特别适合作为这个时节的“下火菜”。单吃 它时味道略“涩口”,但加些带肥油的肉类后就清爽可口。客家人喜欢用它搭配猪肉、猪肝、猪血做“三及第”汤,特别适合女性在经期前后食用。 利湿排淤 作为一种“泯然众草”的小草,益母草有个不易察觉的特点。它的开花结籽都是在茎秆的“节眼”上,而非在枝头。“节”其实便相当于交通要道上的“关卡”,因此古人结合其性味,认为益母草有“开闸通经”的作用。 这一特点同样也适用于体内“湿瘀”过重的情况。现代人多坐少动,气血流通不畅,很容易便“化湿化瘀”。而生性“活泼”的益母草,能够使得水湿更快地排出体外,一并带动瘀血的流动。当然,单用益母草利湿排瘀,只适合体质热性的人,体质虚寒的还得从补气的角度搭配使用。但在暖热的早春,来一碗甘醇的鲜益母草肉汤,既应天时,又享美味。 初审 | 王军飞 审核 | 张靓雯 审定 | 陈佳佳 发布于:广东省 |